他忍不住侧头,对着身旁眉头紧锁的燕王朱棣低声道,“殿下,此等水战谋略,当铭记于心。未来若有驰骋海上之日,天时、地利、诱敌、聚歼,缺一不可。”

        朱棣正看得心驰神往,闻言用力点头,目光灼灼地盯着天幕。

        只见潮水助力之下,朝鲜舰队猛地掉头,以龟甲船为锋矢,板屋船紧随其后,如同苏醒的怒蛟,迎头撞向扑出港湾、队形散乱的倭寇追兵!

        画面中船板撞击的巨响仿佛穿透时空传来,木屑纷飞,倭船或被撞得粉碎,或被朝鲜水师跳帮接舷,杀得哭爹喊娘。五月二十九日这一战,十二艘日舰沉入泗川湾底。

        紧接着,天幕快进:六月初二,李舜臣乘胜追击,奇袭唐浦港,二十余艘措手不及的倭船在两面包抄下化为齑粉;六月初四,李舜臣与全罗右水使李亿祺会师;六月初五,五十一艘朝舰合力围攻固城唐项浦,二十六艘倭船被围歼;六月初七,栗浦海面,倭寇望风而逃,仍被衔尾痛击,损失惨重!

        一连串辉煌的胜利,如同一个个响亮的耳光,狠狠抽在奉天殿内大明君臣的脸上。每一次朝鲜水师浴血奋战、力挽狂澜的画面闪过,都让“大明水师何在?”

        这个无声的质问变得更加刺耳、更加沉重。朱元璋的脸色已阴沉得能滴下水来,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冰冷的龙椅扶手,发出沉闷的“笃、笃”声,每一下都敲在殿内众人紧绷的心弦上。

        朱棣感觉自己快被父皇那无声却重逾千斤的目光压垮了,手心全是冷汗。

        连续的惨败终于迫使倭寇做出了改变。天幕画面一转,显露出倭寇水师在巨济岛一带大规模集结的场景。无数船只汇聚,黑压压一片,透着山雨欲来的压抑。

        字幕显示:万历二十年(壬辰年)七月,倭寇欲兵分三路,与李舜臣进行海上决战!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