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将冯胜捋着胡须,眼神凝重:“倭人狡诈,以退为进。朝鲜小国,畏威而不怀德,心存侥幸罢了。只是这‘借道’……哼,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光幕流转,场景切换至日本京都,聚乐第。
【万历十八年(日本天正十八年)十一月初七:聚乐第大宴!】
极尽奢华的殿宇,丝竹靡靡。
丰臣秀吉高踞主位,怀里抱着幼子鹤松,旁若无人地逗弄嬉笑,鼻涕口水蹭了孩子一脸。
下方,朝鲜正使黄允吉、副使金诚一及随员,身着正式的朝鲜官服,恭敬肃立,脸色却因这极度的轻慢无礼而微微发白。
宴会喧嚣中,一封盖着丰臣秀吉朱印的答书,被傲慢地递到朝鲜使臣手中。
光幕特写那狂悖的字句:
“郁郁久居此?予不屑国家之隔山海之远,一超直入大明国!易吾朝风俗于四百州,施帝都政化于亿万斯年者,在方寸中!贵国先驱而入朝……予入大明之日,将士卒临军营,则弥可修邻盟也!”
(译文:难道要郁郁久居于此吗?我不屑于国家间山海阻隔,将一举直入大明国!将我朝风俗推行于大明四百州,将帝都的政令教化施行于亿万斯年,皆在我一念之间!你国若为先锋入朝(归顺)……待我攻入大明之日,大军亲临你国军营,那时才更能巩固我们的同盟啊!)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