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呗等小额贷款的出现,让我们对自己的消费力产生了错误的认识,自以为是的以为我们能买得起远超过我们收入水平的商品,制造出超越实际支付能力的购买幻觉;
靠着贪欲盈利的机构,把“超前消费”包装上了亲情,友情,爱情,甚至是“取悦自己”、“活在当下”,把“美好生活”和“超前消费”进行绑定对消费者进行洗脑。
它们现在正在居心不良的煽动我们,让我们的贪欲被这样不经意且偷换概念的方式逐渐暴露出来,进而反噬我们自身。
那么,年轻一代如何合理建立自己的信用体系和消费观念?
这是值得我们所有人思考的问题!」
文章引发舆论海啸,引起网友热议,
“这个一眼看去充满温情的广告,其实利用亲情诱导提前消费,价值观极度扭曲,真的很过分。”
“这则广告背后的意思是:提前消费才能买来温情和体面,这样的家人才是合格的家人。”
“讲真的,广告有必要做成这个样子么?
如果真的是一个缺钱的父亲看到会怎么样?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