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像一把锋利的解剖刀,将花呗精心包装的“温情营销”层层剥开,直指其“诱导负债”的本质。
更让她恼火的是,评论区一面倒的声讨,那些曾经被他们广告感动的用户,如今正调转枪口瞄准花呗。
看来,比资本更无情的,是广大用户说变就变的态度!
舆论发酵后,网上还冒出了各种“关闭花呗”的流程指南,图文并茂地教用户如何一步步注销服务。
这引起了她的警惕,看来这不是一个用户自发的行为,背后肯定有一只大手在推动。
“.数据部门统计,花呗的业务关闭用户数占比高达10%,一来一回,初步预计这个月距离之前定的目标相差百亿.”助理汇报的声音带着不易察觉的颤抖。
10%的用户丢失率,百亿损失,而且仅仅是舆论时空短短的三天时间内,可以想见如果不赶紧采取措施,这个数字还将持续攀升。
放出去的钱越多,回来的钱就越多,能赚的没赚在彭蕾眼中那就是亏,这是不能被接受的!
要知道,像阿里这样的大厂,早已形成了一套周密严谨的流程制度。
无论是选择代言人,还是发布广告,都要经过层层审批——只不过会根据金额范围、资源消耗程度,来确定最终审批的职级。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