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匡欣喜之余,也有些迷糊,看起来,王羽跟韩融达成了什麽协议,於是皆大欢喜了。可是,两人说的话到底有什麽深意,他完全就听不出。
见二人相谈甚欢,其他几个使臣也是纷纷上前祝贺,王匡只能找妹夫谘询了,“季友,这到底……”
“後生可畏啊。”
胡母班摇摇头,感慨万千道:“鹏举乃是军将,在战局方面思虑周全倒还罢了,但他对朝局的认识,竟然也如此深刻,实在是匪夷所思啊!兄长,汉统不衰,王、胡两家,也是振兴有望,我连夜修书回泰山,鹏举若有意……”
在妹夫那里得了一个莫名其妙的答覆,王匡的思路更乱了,回营路上,他寻了个机会,直接找王羽问道:“鹏举,你与元长公所约之事,到底……”
老爹的政治敏感度,确实太差了,王羽暗自叹了口气,轻声解释道:“就是表明态度罢了。我泰山王家,是朝廷的忠臣,朝廷指到哪儿,咱们就打到哪儿……”
“就这样?”王匡不明白,这不是理所应当的吗?一直以来,他就是这麽做的啊。
“就这样。”王羽笑而不语,这件事,只能意会,不能言传,没法说的太直白。
朝廷,是个很空泛的名词。
皇帝可以代表朝廷,不过只是个幌子,因为现在的汉帝根本没掌握任何权利;董卓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代表朝廷,老爹王匡的这个河内太守就是董卓封的;此外,百官也可以各自代表朝廷。
无论是,还是史书,对诸侯讨董过程中,朝中百官的动向都没有详加描写,好像他们不存在一样。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