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透过故事的很多细节,却又让人能够明白,原来亲情是以一种这样的形式,在家人之间传递的。

        这种默默无语的温情,不断背负伤痛向前的过程,其实就是大多数人一生的写照。

        电影中是通过多个视角对不同人物之间的关系进行展现,而刘培文不打算这样写。

        他打算把这篇分为两个主要部分和一段尾声。

        在两个部分里,他分别用儿子和父亲的第一视角把故事各自讲述一遍,通过两个视角下不同的意识感受、情绪、情节发展,将整个故事的全貌展露给读者。

        这样做的好处就是从中很容易T会出两代人的不同情感和观点的相互对立。

        而这种互相补完的结构又避免了用上帝视角下均等地描述每一个人的冷酷和疏离感,让人更能代入其中,带入不同年代的人的思考。

        最後则是一段尾声,讲述三年後,当父亲也终於离世,儿子此刻认识的变化。

        故事不算长,刘培文估算了一下,大概能写个七八万字的样子。

        说起来,他这几个月来来回回写的人物分析和草稿都要有十多万字了。

        这个故事甚至不算有多麽大的波澜和冲突,所发生就是在一天必须相处的时光里,亲人之间所暴露出彼此间的不理解、又别扭地表达着对亲人的Ai的故事。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