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彬听了急道:“大人,敌军阵脚已乱,趁势掩杀,必收奇效。所谓兵贵神速,若是等他们稳下阵脚、从容布置,那便要多费一番周折了”。

        叶御使见他只是个下级官佐,不禁拂袖冷笑道:“笑话,兵者,天下之凶器也,用之慎之!举凡用兵之法,驰车千驷,革车千乘,带甲十万,千里馈粮,日费千金,我大军方至,立足未稳,粮草供应,皆远远抛在後面,後无援兵可恃,前有敌情未明,如此冒进,是为贪功麽?”

        江彬虽也略懂兵书,可是所知有限,被他一堆什麽千呀万的话说的晕头转向,张口结舌地答不出话来。杨凌虽不懂军事,可是也看得出眼下明明把鞑子打了个措手不及,此时趁势追杀,鞑子必然难以组织有效的反击。

        而且那时代军队的指挥系统本来就不发达,再加上士兵的组织X差,效忠X更差,那些普通士卒打仗几乎全靠一GU锐气,所以有时出现几万人马打败几十万大军,决非演义诓言,而是确有其事。

        一支军队可能帅旗一倒,大军就兵败如山了,想再组织起来十分困难。现在鞑子明显是处於溃败阶段,可是这个书呆子如此谨慎,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生搬y套些兵书战策,简直是岂有此理。

        但叶御使虽是个从五品的文官,何参将却不敢不重视他的意见,监军监军,岂只是监军之责,实是负有军队指挥的最终决定权,他沉Y一下,向江彬问道:“攻城敌军有多少人?”

        江彬忙道:“回大人,昨夜只有百十名鞑子前来扰城,但今日凌晨突有近三千之众强行攻城,方才又有近千敌军拉了两门大Pa0来,若非将军来的及时,此城现已失守了”。

        叶御使听了说道:“如何?敌军不断增兵,显然後援不断,蔫能不谨慎从事?”

        何参将迟疑片刻,回首道:“刘公公以为如何?”

        这两位监军都是临时抓来应景儿的,叶御使是因三年大考之期已至,来宣府考核地方官员政绩的,刘公公是内g0ng二十四衙门中钟鼓司的掌印太监,奉旨出京采买的,结果回京途中被八百里加急快马截了回来,和叶御使一道充任监军。

        他虽地位低微,却是最能时常见到皇帝的人,何参将也不敢不重视他的意见。这位刘公公在内监中职司低微,虽为监军,倒也不敢嚣张,一路之上都十分谨慎,唯恐露了怯。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