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窗小说 > 科幻小说 > 农村有宝 >
        堂屋中央摆开了阵势。一边是架着专业摄像机的摄影师、拿着录音笔的阿哲、打开速写本的小雅。

        另一边,是局促地坐在条凳上的王秀兰,她面前摊着红纸和剪刀,小武父亲李大山闷头坐在门槛上抽旱烟,眼神里带着警惕。小武和林晓薇陪在母亲身边。

        “大娘,您剪得真好!这牡丹活灵活现的!”小雅由衷赞叹,拿起一张刚完成的“凤穿牡丹”仔细端详,“您知道吗?您这手艺,搁城里叫‘非物质文化遗产’,宝贝着呢!”

        王秀兰脸上掠过一丝红晕,腼腆地笑了笑:“啥遗产不遗产的,就是瞎剪剪,老辈人传下来的花样,看着喜庆。”

        陈雨桐引导着话题:“大娘,村里有没有关于辣椒的传说故事?或者老话、俗语啥的?”

        王秀兰想了想,慢慢开口:“辣椒啊……老话说‘种椒如种火,日子红似火’,是说辣椒能带来红火日子。也有说辣椒性子烈,辟邪。早先年,有体弱的小孩,家里人会悄悄在小孩枕头底下塞几颗干辣椒驱邪气。再就是……辣椒长得红红火火,像新媳妇的盖头,有那嘴巧的媒婆,说亲时夸姑娘‘脸蛋赛辣椒’,是说俊俏哩!”她一边说,一边手下不停,剪刀灵巧地转动,一个憨态可掬、头戴辣椒帽、身着红袄的小胖娃娃渐渐在红纸上显现出来,娃娃怀里还抱着个硕大的红辣椒,喜庆极了。

        “太好了!这个娃娃形象就很有特色!”小雅眼睛一亮,迅速在速写本上记录,“我们可以把他发展成‘辣椒童子’或者‘辣椒娃娃’,亲和力强,延展性也好!”

        “等等,”一直沉默的阿哲突然开口,他指着剪纸娃娃问王秀兰:“大娘,您剪这个娃娃,有具体的说法吗?是灶王爷座下的童子?还是土地公的使者?或者只是您觉得好看才剪的?”

        王秀兰被问得一愣,有些茫然:“这……就是个抱椒娃娃啊,老花样里就有,图个吉利,多子多福的意思吧?具体是哪路神仙座下的……咱庄稼人哪懂这些讲究。”

        阿哲皱起眉,转向小雅和陈雨桐,语气严肃:“看到了吗?这就是问题所在!我们想从民俗里提炼文化符号,但很多民俗本身已经失去了原始的信仰内核,只剩下一个空洞的形式和‘吉利’的祈愿。如果我们基于这个娃娃形象去打造‘辣椒仙子’IP,它的文化支撑在哪里?它的独特性又在哪里?会不会只是一个披着传统外衣的商业玩偶?我们需要更严谨的田野调查,去寻找那些真正带有地方性知识、带有精神信仰内核的、尚未被完全符号化的‘活’的民俗!”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